2月23日,江苏省质监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保温杯的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145批次样品,合格121批次,合格率为83%,存在的主体问题是部分产品的容量、保温性能等指标不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的保温杯产品为内胆是不锈钢材料质地的保温杯(以下统称其为保温杯),这一类产品品种类型较多但结构较为固定,一般由内外两层不锈钢制成,应用焊接技术把内胆和外壳焊接在一起,运用真空技术把内胆与外壳夹层中的空气抽出以达到真空保温的效果。
抽查显示,生产领域合格率最高为100%,表明江苏省内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情况良好。流通领域中实体店和网络站点平台合格率大致相当,其中实体店中大型连锁超市合格率要明显高于批发商业市场、小超市和卖场等批发零售店的合格率,而网络站点平台中合格率较高的为天猫和1号店。批发商业市场、小超市和卖场等批发零售店在此次监测中不合格率最高,将近4成不合格。一般保温杯产品合格率略高于儿童保温杯产品。
本次监督抽查中发现有24批次产品容量项目不合格,其中容量偏大4批次,其余20批次容量偏小,容量偏小值最大的1批次超过20%。有1批次的产品保温效能项目不合格。
风险监测表明,所监测的145批次样品中,存在风险监测项目内容的产品共有3个项目53批次产品,问题总数73个,产品问题发现率为37%。其中实体店、网络站点平台和生产企业的问题发现率分别为31%、43%和20%。问题大多分布在在不锈钢保温杯在盛装酸性食品时容易迁移出重金属、部分不锈钢保温杯产品使用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较差的高锰钢作为内胆材质等。
风险实验发现,高锰钢保温杯耐侵蚀的能力普遍较差、装酸性食品更易致重金属迁移。通过240小时盐雾试验发现10批次的高锰钢被腐蚀的有7批次,被腐蚀率70%,135批次的304不锈钢被腐蚀的有11批次,被腐蚀率8%,总体上讲高锰钢耐侵蚀的能力比304钢差。
质监人员指出,不锈钢保温杯产品不属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这也导致高锰钢在保温杯产品出现的重要原因。
需要明确的是,在正确使用不锈钢保温杯产品时,重金属的迁移往往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通常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但是盛放酸度比较大的食品时,这种迁移速度就会加剧,非常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迁移出较多的重金属。因此不锈钢保温杯不能用来装酸性食品。
在本次风险检验测试过程中,有16批次产品在倒入开水室温情况下放置6h后温度仍然有70℃以上,此时如果消费者不注意将热水一口喝入非常有可能被烫伤。小出水口设计的保温杯在运动或摇晃的环境中使用具有内装溶液不易洒出的优点,但是在稳定的使用环境下过小的出水口设计的保温杯却时常烫伤人,
质监人员还提醒,用拥有非常良好保温性能的不锈钢保温杯泡茶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加速茶多酚的氧化过程,这势必导致茶多酚的流失,因此不建议消费者使用保温杯泡绿茶。